在经开区(杨舍镇)河南社区,一间小屋披上了彩虹色的新装。放学时分,温暖的灯光从窗口透出,映照着孩子们伏案书写的身影——这里便是“家校中转站”,外来务工子女放学后的温馨港湾。
走进这个中转站,温馨的气息扑面而来。柔软的座椅整齐排列,书架上摆放了儿童读物。孩子们到达站点后,不再像以前那样在路边焦急等待,而是开心地走进中转站。在这里,孩子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,孤独和无助一扫而空。
面对自带空调、设施完备的小空间,河南社区开展“小屋焕新计划”,邀请居民共同参与闲置资源再利用,聚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“放学空窗期”难题,将小屋改造成“家校中转站”。
“家校中转站”的建立,不仅解决了孩子们等待家长时遇到的不便,更拉近了社区与学校、家庭之间的距离,家长们对这一举措赞不绝口。
“小场景”撬动“大幸福”。小屋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改造,更是社区温度的孵化器。当放学的铃声响起,彩虹小屋亮起灯光,这方寸之间的温情,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增添温暖和色彩。